时间:2022-11-05 19:50:09 | 浏览:155
记者|徐诗琪
10月30日晚,白电行业两大巨头——格力电器(000651)与美的集团(000333),几乎同时发布了三季度财报。
格力电器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7-9月)公司营收为563亿元,下滑2.35%;净利润为73.3亿元,下滑12.32%;前三季度(1-9月)为1258亿元,下滑18.8%;净利润为137亿元,下滑38.06%。相比前两个季度,格力的业绩已经有所回升,但是仍未摆脱同比下滑的困境。
由于销售下滑,格力的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减少90.74%。
老对手美的集团则已走出了疫情影响。美的集团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7-9月)公司营收为776亿元,增长15.71%;净利润为80.9亿,增长32%。整体来看,前三季度(1-9月),公司营收为2167亿元,跌1.88%;净利润220亿,微增3.29%。
单就第三季度的净利润增长而言,美的高出格力约40个百分点。
美的凭借5500亿市值已经稳坐家电股龙头,格力距其有2000亿的差距,并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在今年半年报发布时,美的内销空调营收首次反超了格力。本次三季报中,双方没有披露具体分产品的收入,但在这场“家电大王”之争中,它们还有各自的隐忧。
格力的两大问题,一是空调占营收比重超过八成,业务多元化进展缓慢;二是过于依赖线下渠道。
在第一个问题上,格力今年大力发展空调以外的电器品类,白电品类的冰箱、洗衣机,厨电品类的烟灶、洗碗机、电饭煲,环境电器方面的空气净化器、净水器等,小家电如热水壶、榨汁杯也有涉及。
从销量上看,消费者的确会为格力空调以外的电器买单。 “格力董明珠店”小程序上,各类电器的销量都不错。比如,格力一款随身果汁杯的累计销量达到8万件以上,而空调销量最大也仅2万多件。
不过在线下市场并非如此。一位苏宁易购店长曾对界面新闻表示,格力的空调是其最具代表性和认知度的产品,其他产品更像是店内“摆设”,销量非常一般。
根据年中报,格力的生活电器营收22.19 亿元,同比下滑13.36%,仅占总营收的3%。
再看第二个问题,以董明珠全国巡回直播为代表的“格力渠道变革”正轰轰烈烈地进行。
早前界面新闻就有报道,董明珠年初提出了取消各级代理商的策略,由经销商直接向总部打款提货。这让格力强大的线下销售网络受到冲击,甚至有部分山东经销商集体“反水”,跳槽到了竞争对手美的阵营。
格力在线上渠道的发力,主要体现在直播上。根据其官方公布的数据,截至目前,董明珠的7场巡回直播总销售额达到了273.09亿元,占到第三季度总营收的48.43%。
从数字上看,这的确是不菲的成绩。而且董明珠有“明星企业家”的属性,她带头拥抱直播,加快了格力发展线上渠道的脚步。
但直播带货实质上就是低价促销,不可持续。倘若没了董明珠,也没了折扣,格力的“新零售”故事还能讲下去吗?
近两年来,美的的市值与格力、海尔差距越拉越大,在产品多元化和海外布局方面表现出色。但它也有隐忧。
首先是美的今年重要的转型“科技集团”的战略,目前还在投入期,无法实现赶超。今年,美的提出了要全面“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战略,想从一个传统家电企业转身成为“科技集团”。
美的这两年加大了研发投入。根据其年中报,美的研发费用为44亿元,占营收的3.2%,超过了格力电器的25亿元和海尔智家的29亿元。不过,三家公司的研发收入占比都是约3%。
加大科技投入,主要就是为了在智能家居的战场上竞争。美的于2018年成立了IoT子公司,目前已经与多个互联网、手机头部企业合作,其IoT平台和华为、阿里等实现了云对接。今年,在华为和OPPO等的发布会上,美的的身影也时常出现。
但这也从另一方面证实了,美的在智能家居上的布局是“慢人一步”,其声量暂时难以追赶小米,在硬核技术——5G、芯片等方面,又很难比肩华为。
以小米为例,其IoT业务的营收连年增长,增速远超手机业务,到今年中,小米IoT业务营收是282亿元,占比已经达到了近30%。小米还在2019年成立了大家电事业部,雷军亲自发话:“大家电业务是小米AIoT战略重要组成部分和未来10年持续发展蓝图的核心拼图之一。”
一个浅显的例子是,“小爱同学”已经普及到很多人的家中,但美的智能电器的唤醒词“小美”似乎还鲜为人知。
另外,美的在海外市场也有隐忧。根据年中报,美的海内外的收入占比较为平均,国内销售收入占营收的56%,国外收入占45%。相较之下,格力的外销仅占20%。
但据家电观察家刘步尘表示,美的的海外收入主要来自于贴牌代工,自有品牌在海外表现一般,不如海尔等企业。
根据《2019年BrandZ中国出海品牌50强报告》,前十名中唯二的家电品牌是海信与海尔,分别位列6、7名,而美的排名49,是倒数第二。
国际化方面,美的在2017年收购了库卡机器人,但自收购后,它却成了财报中的“拖油瓶”角色,业绩连年下跌。2020年上半年,库卡收入降幅高达24.08%,且首次亏损,金额达到8030万欧元。
未来一段时间,美的还需要在智能化和国际化上投入重本,在能真正站稳这个家电龙头的位置。
8月23日,顺丰控股公布了2021年上半年财报。继第一季度财报报告首次出现亏损以来,顺丰控股实现了扭亏为盈,但出现了同比收入上升和净利润大幅下降的情况。作为中国快递价值竞争的模范,顺丰向来借助高时效件领先,建立了在中国航空货运的领先优势,但
要闻精选》•证监会正在研究制定外资适用特定短线交易制度,有利于提高外资参与A股市场的便利性,稳定外资预期。•证监会原则同意开展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向投资者实物分配股票首单试点,持续推进完善私募股权创投基金退出机制。•上交所表示,科创板股票做市交
4日晚间,通威股份披露2022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公司2022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120亿元~125亿元,同比增长304.62%~321.48%。根据wind统计数据,这一净利润水平在目前所有发布中期业绩预告的A股公司中暂居
每经记者:胥帅 每经编辑:魏官红今日(7月4日)晚间,通威股份(SH600438,股价65.63元,市值2954亿元)披露2022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公司2022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120亿元~125亿元,同比增长304.6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曹恩惠 上海报道国庆长假结束后,美畅股份(300861.SZ)和通威股份(600438.SH)率先拉开了A股光伏公司三季报的序幕。业绩预告显示,两家龙头企业的净利润在第三季度均有不俗的表现。作为国内金刚线龙头企业,美畅股
来源:读特10月14日,TCL科技(000100.SZ)发布2021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实现净利润130.50 - 133.50亿元,同比增长533% - 5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预计达90.30 - 91.80 亿元,同
超声电子于2019年4月20日披露年报,公司2018年实现营业总收入49.4亿,同比增长1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7亿,同比增长40.6%;每股收益为0.5元。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20%,较上年降低0.7个百分点,净利率为
今日(4月26日)开盘,七匹狼(002029.SZ)开盘后震荡走低,大跌9.95%,报收5.16元/股,市值38.99亿元。作为中国男装品牌的领先企业之一,公司主要从事“七匹狼”品牌男装及针纺类产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2021年年报显示,报
澎湃新闻记者 王启帆3月9日,山西汾酒(600809.SH)发布2020年度业绩快报。在2020年度,山西汾酒实现营业总收入139.96亿元,同比增长17.6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06亿元,同比增长57.75%。公告指出,公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曹恩惠 上海报道11月11日,安能物流正式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发行价为13.88港元/股。但上市首日,这家国内快运龙头企业却遭遇破发,报收13.48港元/股,收跌2.88%。根据运联智库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零担
每经记者:赵雯琪 每经编辑:刘雪梅3月25日每经快讯,今日晚间,安能物流(9956.HK)发布上市后首份年度报告。财报显示,2021年安能物流营业收入达96.45亿元,同比增长36%,首次接近百亿大关;总货运量1260万吨,同比增长23.4
9月19日,根据港交所披露信息,安能物流已通过上市聆讯。这意味着,其即将完成在港上市最后一步,成为港股“快运第一股”。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近年来,物流板块春江水暖表现活跃,中通快递、京东物流、满帮、东航物流已成功上市,福佑卡车、顺丰同城
观点网讯:4月26日,德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据观点新媒体了解,2021年德邦物流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13.59亿元,同比增长14.02%。其中,快递业务营业收入为197.33亿元,同比增长18.43%;开单货物总重量同比
文 | 松果财经,作者 | 叶小安快运与快递“两条腿”走路的德邦快递,将有一个怎样的未来?财报显示,2020年全年,德邦营收达275.03亿元,同比增长6.1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1亿元,同比增长473.
2015年欲冲刺“快运第一股”而意外遭遇IPO暂停的德邦物流近日重启了上市进程。3月16日,中国证监会官网披露的信息显示,德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邦”)递交了A股IPO申请。根据招股说明书,德邦IPO拟公开发行股票总量不超过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