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7 20:37:13 | 浏览:213
我们今天分析一家老牌家电企业,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长虹美菱,这是位于合肥的国内重要的电器制造商,以前我们知道比较多的是他们家的冰箱产品。
长虹美菱以前叫美菱电器,2018年在长虹成为其最大的股东后更名,不知道是强强联合,还是抱团取暖,反正就已经成这样了。
2022年上半年,长虹美菱的分产品的业务构成中,空调占比52.4%,已经成为其最大的产品;原来强势的冰箱、冰柜业务为第二大产品,占比34.8%;其他产品的占比相对较小。
其国外业务的增长有所下降,而国内业务有不错的增长,导致其国外销售的占比下降了4个百分点,为26%。
从近几个上半年空调业务的起起落落,其成为第一大产品且占比超过一半就是2022年上半年完成的,2019年上半年时,空调虽然也是第一大产品,但其领先冰箱、冰柜的幅度很小,并且很快就发生了变化。
增长也是有代价的,那就是毛利率比峰值时下降了5.4个百分点。在家电这个存量市场中,降价能提升销量已经是不错的了,因为有很多企业可能连降价也无法提升销量。
在疫情发生前的2019年上半年,长虹美菱的营收增长已经停止,甚至还有小幅下降,2020年在疫情下遭受重创,但是2021年上半年就报复性的增长,恢复并超过了疫情前的峰值,2022年上半年,虽然增长重新放缓,但还是突破了半年过百亿的规模。
分产品来看,变化还不小,空调业务增长了35.2%,冰箱、冰柜业务下降了12.9%,小家电和洗衣机等也有20%以上的增长。在我们认为已经相当平稳的家电市场中,长虹美菱的内部产品结构却在大洗牌。
和其还不错的营收增长相反的是,从2015年上半年开始,长虹美菱上半年的归母净利润就开始下降,持续下降4年后,在2019年上半年才在5000万元级别稳定住。2022年上半年,疫情导致其发生了不小的亏损,近两年看似增长很快,但6000万元的水平,确实是不能算高。
长虹美菱的毛利率从2016年上半年以来,持续走低,虽然个别年份有所反弹,但主流还是下降的趋势,2022年上半年已经下降至11.4%的低位,这已经是一个较难盈利的毛利率水平了。
净资产收益率就不能有太大期望了,基本上年化后也就一个定期存款,甚至更低的水平。显然这种的水平对投资者来说,已经是无利可图了,在很多完全市场化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就要面临被卖掉甚至砍掉的命运。
分产品的毛利率对比方面,所有的产品毛利率同比都在下降,空调下降的幅度虽然不是最大的,但是首个跌入10%以内的主要产品。显然,其冰箱、冰柜可能还有部分的盈利,如果严格的单独计算(把期间费用也分产品算),空调应该已经发生亏损了。
虽然国内销售的毛利率下降较猛,但仍然高于略有增长的国外销售业务,以前国内补贴点国外还压力不大,现在可能就没这条件了,这可能是国外销售没增长的原因。
总成本非常接近营收,2020年上半年还超过了营收,其他三个上半年,盈利空间都没有超过0.5%,这种情况让谁都纠结。
2022年毛利率下降较猛,但期间费用很识趣地下降了,这样下来总成本占营收比还小增了0.1个百分点,主要谅是销售费用占比下降明显。
除了财务费用(实际为收益)的变化太大,我们没有把增长率显示在图中以外,销售费用猛降了32.4%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就是运输及安装费用下降了3.23亿,还略低于销售费用总额的下降3.19亿元,原因就是:本期公司根据准则实施问答将运输成本等相关支出调至“营业成本”项目所致。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其毛利率的下降是运输成本调入所致,销售费用的下降也一样。
销售费用中的人工成本也是增长最慢的,而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中的人工成本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显然是快于营收增长的。效益不好,但员工的生活成本在上升,闭着眼睛装看不见,短期可以,时间长了,显然是不现实的。
现金流量表现方面,在连续两年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为负后总算转正,但这个转正并不稳定,因为其供应商欠款确实太高了。
近70%的资产负债率,相对不太重的资产结构,长虹美菱的长期偿债能力算是一个过得去的水平。1.07的流动比率和0.92的速动比率,其短期偿债能力也还不错,并且可以看到其存货并不太高。
存货水平在10-20亿元之间,占流动资产比在10%-20%之间,差不多就是一个月的销售额,说明长虹美菱的存货管理水平是相当不错的。
最大的流动资产是货币资金,然后是应收类的业务款项,然后才是存货和应收款项融资,其他流动资产较少。如此多的现金,说明长虹美菱的风险意识还是比较强的,手里有钱心不慌,这种说法适合于疫情下的民众,也适合于存量竞争中的企业。
应付类业务款项达到83.4亿元,占流动负债比达到了74.8%。供应商的款项必须作为主要的融资手段,因为如果还了去贷款,仅利息就会吃光长虹美菱的全部利润。然后是短期借款和其他应付款,其余的流动负债也不多。
这样看来,虽然对供应商不太公平,但显然长虹美菱的流动资产和负债的质量还是不错的。
应收类业务款项相对比较稳定,但应付类的波动大一些。总体来看,应该是大量款项年底要结账的做法是他们采购策略,但这种做法差不多已经达到极限,再想靠这种方式提供免费融资的空间受限于营收的增长水平,已经增长不动了。
长短期的有息负债都不高,远低于其货币资金,不是没有融资能力,而是和供应商欠款比,这些是要付息的,不划算。
其经营性的长期资产没有明显的增长,占总资产的比重还略有下降,也就是说其产能扩充的愿望基本没有了,怎么把现有产能利用好就已经不错了,扩张的事得等等再说。
长虹美菱的情况就是这样,从纯商业角度看,已经没有太多的价值了,但要知道,这可是近1.3万人的企业,一年也要贡献4亿左右的税收,可不能全从纯商业的角度考虑。
声明:以上为个人分析,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长虹美菱# #美菱电器# #家电#
中新经纬8月19日电 (雷宗润)近日,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长虹美菱)披露了2022年半年度报告。半年报显示,长虹美菱2022上半年实现营收102.2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下降6.47%;归母净利润6037.5万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上
我们今天分析一家老牌家电企业,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长虹美菱,这是位于合肥的国内重要的电器制造商,以前我们知道比较多的是他们家的冰箱产品。长虹美菱以前叫美菱电器,2018年在长虹成为其最大的股东后更名,不知道是强强联合,还是抱团取
中证网讯(记者 康曦)7月20日,长虹美菱M鲜生二代新品发布会上,美菱打出了一张新的保鲜王牌——文物级保鲜,也向行业宣告了第三种保鲜方式的存在。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定刚表示,美菱M鲜生二代冰箱是继美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陈维城)3月30日晚间,长虹美菱发布2022年财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达202.15亿元,同比增长12.10%,实现净利润2.77亿元,同比增长218.17%。2022年公司冰箱(柜)产业围绕“鲜、薄、大、嵌”进行产品布
[丁科技网观察] 日前,长虹美菱发布了2022年年报。报告显示,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达 202.15 亿元,同比增长 12.10%,实现净利润 2.77 亿元,同比增长 218.17%。丁科技网注意到,2022年,家电行业继续承压,尤其是
每经记者:张宝莲 每经编辑:张海妮近日,长虹美菱(SZ000521,股价4.35元,市值45亿元)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推出了“杀新冠冰箱”,并已通过北京中析研究所权威认证。报告显示,冰箱灭毒装置作用10分钟后,可以有效灭杀冷藏/冷冻箱
首先考虑买立式还是挂壁式?买立式的话,4000这个价位可以买到中等水平的,当然在这里还需要注意空调匹数。不过一般家庭客厅使用的话,2匹足足有余,这里推荐买圆柱空调,除了颜值高以外,占地面积还小。要是不知道买几匹的话,可以参考下图。如果选择买
预算在6000左右买空调,如果买挂壁机,那是绝对绰绰有余的。完全可以在一众大品牌种任意挑选。目前国产一线品牌如:格力,美的,海尔等,不仅品质有保证,售后也不用担心,非常方便。但如果拿6000的预算要买立式空调,那就只能从性价比高的品牌中挑选
海尔空调、格力空调、美的空调,各自的“痛点”是什么?怎么选?空调是现代家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电器之一。对于消费者而言,海尔、格力、美的空调都是非常知名的品牌。然而,在市场上,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痛点。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三个品牌的痛点,并提供消费者
关于美的,现在很多网友的感觉,就像这张图的网友评论的:毕竟,对于品牌形象,有些深入人心的:*买空调,好空调.格力造;*买电热水器,海尔专利防电墙;*买电饭煲,苏泊尔的球釜;真像那位网友评论的那样:“美的做啥啥不行”吗?数据表明,不管是空调领
小时候,如果我家里有一台荣事达洗衣机或美菱冰箱,那就可以去跟小伙伴们炫耀一番。可惜,农村地区的家庭几乎都买不起,只是在电视里看到美菱的广告:“一个小男孩喊:美菱……一个小女孩喊:阿里斯顿……”又过了几年,我家人还是舍不得买台冰箱,电视里美菱
投资要点:变频领先,冰箱市占率不断提升。2016年公司实现冰箱冰柜销量660万,预计今年将提升100万台,目标十三五结束后达到1000万台,市场占有率每年硬性提升0.5个百分点。1)内销市占率提升,变频领先:根据中怡康调查统计,公司2016
在疫情全面放开的当下,冰箱作为家庭的最后一道防线,如何守护好家人健康,成为大众和行业人士关注的焦点。长虹美菱全球首款杀新冠冰箱的问世,震惊行业的同时,也为广大消费者带来了一颗强力“定心丸”——长虹美菱再次用颠覆性的技术,诠释了一个国产品牌的
长虹美菱近期接受投资者调研时称,总体来看,预计2023年冰箱柜整体出口规模仍将继续承压。
长虹美菱近期接受投资者调研时称,2023年,公司冰箱柜出口方面,受前期透支带来的需求疲软以及海外产能恢复及消费需求下滑,叠加通胀高企、海运波动、汇率变化带来的多重压力,海外市场特别是欧美地区对冰箱需求大概率将回落。从出口区域来看,虽然新兴国